close

今天看到財經雜誌寫著 美國經濟的隱憂:臨時勞工銳減

對於台灣來說  臨時勞工 也就是所謂的派遣人員 以及約聘員工


2007年的金融海嘯開始 很多企業都開始肅清所謂非必要性的員工

因此 造成大波的失業潮以及派遣人力開始成為 職場的另類主流

 

看到這裡 開始妥協當起派遣人員的勞工們

又要開始擔憂 因為從美國開始 除了不再需要正職員工之外

而台灣的景氣 偏偏又愛跟美國

也要大幅度的縮減 派遣人力 擺明了是給小老白姓賺錢養家的機會都給抹殺

 

話說回來 其實 立志要當約聘或當派遣員工 都要有很大的決心

有的不錯的是一年一聘 也有六個月 跟三個月專案性質配合

約到了呢?是的 你就該滾了  

 

企業不用付你資遣費 你也拿不到失業補助  更慘的是

下一份工作在哪裡你也不知道  連自己都有可能養不活

更不用說有家小的辛苦勞工們

 

勞工沒有工作 就會開始對人生產生悲觀

每天看著自己口袋裏的錢 一天天的減少  卻還苦無對策

最消極的方式 就是會造成社會問題

 

而從去年 景氣掉到谷底的情況來看

民眾不敢消費 每分錢斤斤計較  現金為王已經成為趨勢

直接影響到商家 企業 以及政府徵收的稅收

 

那請問 到底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呢  

而政府進來提倡了 培育優質人才計畫

希望能夠幫助 剛畢業的大學生大專生  就業

 

因此 企業有百分之三十 的人事費用  可以跟政府要

因為企業可以用工讀生的價錢 請到一個正職的人力

而且為期一年  那請問 一年之後 景氣就會好轉?

企業會繼續留人 用同樣的薪資? 並請在釋放更多的正職名額

招募員工?

基於 以上種種的問題 我覺得現在的政府的配套措施

只能救得了眼前的近火  根本無法解決長久的問題

 

試想想  金融風暴帶給大家的警示

不管是企業或是個人 都開始在省思:公司真的有需要這麼多人嗎?

我真的有需要花這麼多錢嗎?

 

前者的問題 需要靠公司的業績去破除這個疑慮

後者的問題 則是端看個人慾望 以及 基本生活需求

開放兩岸交流觀光  增加雙方內需 台灣有的人才以及資金

中國有的是需要大量的內需

 

雙方互補 不是很好嗎 看看山寨機幫聯發科跟宏達電賺了多少

不然 那些IT人才仍舊在家裡蹲無薪假  

訂單增加 也增加企業招募人才的機率

 

我想  政府 現在也需要正視未來派遣人力的權益

總不能 一年做完 或是半年結束 就不知道 下份工作在哪

這是一件很莫名奇妙的事

 

希望 景氣可以像這兩天的股票 不斷的漲停板

一口氣沖回來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iona198212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